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
韓愈<<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>>
原文
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(二首其一)
韓愈
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譯文
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,它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,
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,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。
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,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。
鑒賞
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。首句點出初春小雨,以"潤如酥"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,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。造句清新優美。與杜甫的"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"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第二句緊承首句,寫草沾雨后的景色。以遠看似青,近看卻無,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??膳c王維的"青靄入看無"、"山色有無中"相媲美。
三、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:"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"這兩句意思是說: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,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。寫春景的詩,在唐詩中,多取明媚的晚春,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,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,別出新意。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,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。
這首小詩,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,就常見的"小雨"和"草色",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??坍嫾毮?,造句優美,構思新穎,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、舒適和清新之美感。
參考資料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34475.htm
韓愈的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
1作品原文編輯
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書法作品[2]
早春呈⑴水部張十八員外⑵
其一
天街⑶小雨潤如酥⑷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⑸一年春好處⑹,絕勝⑺煙柳滿皇都⑻。[1][3]
其二
莫道官忙身老大⑼,即⑽無年少逐春心。
憑⑾君先到江⑿頭看,柳色如今深未深。[1]
2注釋譯文編輯
詞句注釋
⑴呈:恭敬地送給。
⑵水部張十八員外:指張籍(766—830年)唐代詩人。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,曾任水部員外郎。
⑶天街:京城街道。
⑷潤如酥:細膩如酥。酥:動物的油,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。
⑸最是:正是。
⑹處:時。
⑺絕勝:遠遠勝過。
⑻皇都:帝都,這里指長安。
⑼官忙身老大:韓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,公務繁忙,故云“官忙”;韓愈時年56歲,故云“身老大”。身老大,年紀大。
⑽即:已經。
⑾憑:這里作“請”講。
⑿江:曲江,位于唐代京城東南角,為游覽勝地,遺址在今陜西西安東南部。[1][3][4]
白話譯文
其一
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,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,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,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。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,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。
其二
不要說官事冗雜,年紀老大,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。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,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。[5]
3創作背景編輯
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(823年)早春。當時韓愈已經56歲,任吏部侍郎。雖然時間不長,但此時心情很好。此前不久,鎮州(今河北正定)藩鎮叛亂,韓愈奉命前往宣撫,說服叛軍,平息了一場叛亂。穆宗非常高興,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。在文學方面,他早已聲名大振。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,他也卓有建樹。因此,雖然年近花甲,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,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。
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。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,故稱“張十八”。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,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,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,極言早春景色之美,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。[3][5]
4作品鑒賞編輯
其一
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,就常見的“小雨”和“草色”,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,詩的風格清新自然,簡直是口語化的??此破降?,實則是絕不平淡的。韓愈自己說:“艱窮怪變得,往往造平淡”(《送無本師歸范陽》)。他的“平淡”是來之不易的。
首句點出初春小雨,以“潤如酥”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,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。造句清新優美。與杜甫的“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第二句緊承首句,寫草沾雨后的景色。以遠看似有,近看卻無,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。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,若有若無,稀疏,矮小的特點。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。早春二月,在長安,冬天未過,春天還未來臨。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,第二天,春天就來了,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,作者遠遠望去,朦朦朧朧,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,這是早春的草色??粗?,作者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??墒钱斪髡邘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,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,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。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,揮灑著他的妙筆,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,便是早春的草色。這句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真可謂兼攝遠近,空處傳神。
這設色的背景,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。透過雨絲遙望草色,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。而小雨又滋潤如酥,受了這樣的滋潤,那草色自然是新的;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,那草色自然也美了。
接下來的第三、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:“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?!边@兩句意思是說: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,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。寫春景的詩,在唐詩中,多取明媚的晚春,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,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,別出心裁。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,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。在最后,詩人還來個對比:“絕勝煙柳滿皇都”。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。這是一種心理狀態。嚴冬方盡、余寒猶厲,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,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。因為,“遙看近卻無”的草色,是早春時節特有的,它象征著大地春回、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“楊柳堆煙”時候,何況“滿”城皆是,不稀罕了。到了暮春三月,色彩濃重,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愛了。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,與一般不同,這是一種加倍寫法,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。
這首詩刻畫細膩,造句優美,構思新穎,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、舒適和清新之美感,既詠早春,又能攝早春之魂,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,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。詩人沒有彩筆,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——一種淡素的、似有卻無的色彩。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,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。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。[1][3][5][6-7]
其二
第一首寫景,第二首則注重抒情。
后一首也是極力寫“早”字。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。年少逐春,撲蝶戲蕊,枯草拈花,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。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。官事冗雜,世事滄桑,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后,忙里偷閑地游一游春,散一散心,自得其樂。此時此刻,貴在童心未泯,貴在能于常物之中發現其豐富蘊涵。[5]
評價
黃叔燦:“草色遙看近卻無,寫照甚工。正如畫家設色,在有意無意之間?!保ㄆ湟唬3]
朱彝尊《批韓詩》:“景絕妙,寫得亦絕妙”(其一)[3]
5作者簡介編輯
韓愈(768—824年)唐代文學家、哲學家。字退之,河南河陽(今河南省焦
韓愈畫像[8]
作孟州市)人,漢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稱韓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稱韓吏部。謚號“文”,又稱韓文公。
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,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,破駢為散,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。宋代蘇軾稱韓愈是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朝人推韓愈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與柳宗元并稱“韓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著有《韓昌黎集》四十卷,《外集》十卷,《師說》等。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韓愈是一個語言巨匠。善于使用前人詞語,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,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,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,如“落井下石”、“動輒得咎”、“雜亂無章”等。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[9]
參考資料
唐韓愈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
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
韓愈
天街小雨潤如酥,
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一年春好處,
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譯詩:
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,
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,
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,
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。
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,
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。
鑒賞:
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。首句點出初春小雨,以\"潤如酥\"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,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。造句清新優美。與杜甫的\"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\"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第二句緊承首句,寫草沾雨后的景色。以遠看似青,近看卻無,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??膳c王維的\"青靄入看無\"、\"山色有無中\"相媲美。
三、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:\"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\"這兩句意思是說: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,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。寫春景的詩,在唐詩中,多取明媚的晚春,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,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,別出新意。
這首小詩,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,就常見的\"小雨\"和\"草色\",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??坍嫾毮?,造句優美,構思新穎,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、舒適和清新之美感。
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
韓愈
天街小雨潤如酥,
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一年春好處,
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譯文:
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,
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,
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,
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。
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,
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。
鑒賞:
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。首句點出初春小雨,以"潤如酥"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,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。造句清新優美。與杜甫的"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"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第二句緊承首句,寫草沾雨后的景色。以遠看似青,近看卻無,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??膳c王維的"青靄入看無"、"山色有無中"相媲美。
三、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:"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"這兩句意思是說: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,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。寫春景的詩,在唐詩中,多取明媚的晚春,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,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,別出新意。
這首小詩,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,就常見的"小雨"和"草色",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??坍嫾毮?,造句優美,構思新穎,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、舒適和清新之美感。
[講析]
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。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,故稱“張十八”。詩的風格清新自然,簡直是口語化的??此破降?,實則是絕不平淡的。韓愈自己說:“艱窮怪變得,往往造平淡”(《送無本師歸范陽》)。原來他的“平淡”是來之不易的。
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了。試想:早春二月,在北方,當樹梢上、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,春在何處?連影兒也不見。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,第二天,你瞧吧,春來了。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,留下了春的印跡,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,遠遠望去,朦朦朧朧,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,這是早春的草色??粗?,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??墒钱斈銕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,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,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。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,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,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,便是早春的草色。遠遠望去,再象也沒有,可走近了,反倒看不出。這句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真可謂兼攝遠近,空處傳神。
這設色的背景,是那落在天街(皇城中的街道)上的纖細小雨。透過雨絲遙望草色,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。而小雨又滋潤如酥。酥就是奶油。受了這樣的滋潤,那草色還能不新嗎?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,那草色還能不美嗎?
臨了,詩人還來個對比:“絕勝煙柳滿皇都”。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。因為,“遙看近卻無”的草色,是早春時節特有的,它柔嫩飽含水分,象征著大地春回、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。而煙柳呢?已經是“楊柳堆煙”時候,何況“滿”城皆是,不稀罕了。到了暮春三月,色彩濃重,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。象這樣運用對比手法,與一般不同,這是一種加倍寫法,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。
“物以稀為貴”,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?!靶履甓嘉从蟹既A,二月初驚見草芽”(韓愈《春雪》)。這是一種心理狀態。嚴冬方盡,余寒猶厲,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,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。這一些些輕淡的綠,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;可是到了晚春則“草樹知春不久歸”(韓愈《晚春》),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,人們也無心看,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。
所以,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:“最是一年春好處?!笔茄?,一年之計在于春,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。
這首詩詠早春,能攝早春之魂,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,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。詩人沒有彩筆,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——一種淡素的、似有卻無的色彩。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,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。
參考資料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34475.htm
天街小雨潤如酥,即是說春雨細細密密,十分柔潤。
草色搖看進卻無,意思是小草遠看一片綠,進看若隱若現。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眼柳滿皇都。
那煙柳滿城的盛夏時節又怎能比得了這早春景色?
http://image.baidu.com/ict=503316480&z=0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D4%E7%B4%BA%B3%CA%CB%AE%B2%BF%D5%C5%CA%AE%B0%CB%D4%B1%CD%E2&in=5&cl=2&cm=1&sc=0&lm=-1&pn=4&rn=1
http://image.baidu.com/ict=503316480&z=0&tn=baiduimagedetail&word=%D4%E7%B4%BA%B3%CA%CB%AE%B2%BF%D5%C5%CA%AE%B0%CB%D4%B1%CD%E2&in=7&cl=2&cm=1&sc=0&lm=-1&pn=6&rn=1
譯文:
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,
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,
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,
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。
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,
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。